海鮮(Seafood)又稱海產食物,是指利用海洋動物作成的料理,包括了魚類、蝦類、貝類這些海產等等。海鮮因味道鮮美、種類繁多,深受人們的喜愛。但締一生物提醒您吃海鮮要警惕副溶血性弧菌中毒。副溶血性弧菌為革蘭陰性菌,主要存在于近岸海水、海底沉積物和魚、貝類等海產品中。這種細菌在淡水中生存期短,在海水中卻可以生存47天以上。
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來源是什么
直接污染
海水及沉積物中有副溶血性弧菌。沿海地區(qū)的漁民、飲食從業(yè)人員、健康人群副溶血性弧菌的帶菌率約為10%,有腸道病史者帶菌率可達30?90%。
間接污染
沿海地區(qū)炊具副溶血性弧菌的帶菌率約為60%,很多都是被間接污染的: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在比較高的溫度下存放;食用之前加熱不*或生吃;熟制品受到帶菌者、帶菌的生食品、容器及工具等污染。
引起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食品主要是
海產食品,其中以墨魚、帶魚、黃花魚、蝦、貝、海蜇多見,其次為腌漬食品,如咸菜、腌漬的肉禽類食品等。
如何預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
預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要抓住防止污染、控制繁殖和殺滅病菌三個環(huán)節(jié),其中控制繁殖和殺滅病原菌尤為重要。
應嚴格監(jiān)管食品采收、加工、貯存、運輸、檢測、銷售和消費即“從農田到餐桌”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采收前要嚴格監(jiān)管,監(jiān)管部門應對海產品及其生長環(huán)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狀況進行有效的監(jiān)控。禁止捕獲或關閉污染程度較高的養(yǎng)殖場。控制污染程度較輕的海域海產品的采收時間和采收方式,從而降低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幾率。
目前監(jiān)管部門對副溶血性弧菌的檢測通常采用國標GB 4789.7—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副溶血性弧菌檢驗的方法,常規(guī)的檢測方法檢測過程中分離副溶血性弧菌采用TCBS瓊脂或顯色培養(yǎng)基,締一生物推薦您使用HiMedia公司(微生物公司)的HiCrome弧菌顯色培養(yǎng)基(貨號:MV1682)來分離該菌種。
TCBS培養(yǎng)基上的其他蔗糖發(fā)酵菌會影響TCBS瓊脂上弧菌的鑒定,影響檢測結果。而在HiCrome弧菌顯色培養(yǎng)基(貨號:MV1682)上細菌β-半乳糖苷酶和培養(yǎng)基中所包含底物的反應,使副溶血性弧菌呈現藍綠色菌落,同時可分離出霍亂弧菌呈現紫色菌落。
凈化處理
貝類的凈化是指將采收后的貝類養(yǎng)在清潔的海水中,通過貝類自身的濾食作用將體內的泥沙、微生物以及重金屬等污染物排出體外,從而提高貝類食品的衛(wèi)生質量和安全性。
但凈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致病菌的風險,因此即使是通過凈化的貝類,也不要生食。
低溫保藏
低溫保藏是控制副溶血性弧菌繁殖的有效措施,海鮮及熟制品在食品流通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均應低溫保藏。美國貝類衛(wèi)生操作手冊建議夏季采收的貝類產品應在20小時之內冷卻至7.2℃,貯運溫度應低于10℃。
加熱滅菌
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熱,56℃加熱5分鐘,或90℃加熱1分鐘即可將其殺滅,因此應將魚、蝦、蟹、貝類等海產品煮透后再食用,涼拌食物洗凈后應在食醋中浸泡10分鐘或在100℃沸水中漂燙數分鐘再食用。
生熟分開
盛裝生、熟食品的器具要分開,并注意消毒,以防止交叉污染。
締一生物作為HiMedia公司在中國的代理商,在微生物培養(yǎng)和檢測領域,一如既往地為您帶來的服務。